大悲殿
观世音菩萨,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,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,菩萨及时观其音声而往拯救,故称观世音菩萨。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,观达自在,故称观自在菩萨。《普门品》即谓:受苦众生一心称名,菩萨及时观其音声,即得解脱;若有所求,亦皆令得。又能示现种种身以摄化众生,故亦有四臂观音、十八臂观音、三十三观音等相,此皆是菩萨神变自在之力用。
依《华严经》所述,此菩萨住于娑婆世界南印度海边之补陀落伽山,而《无量寿经》等,则以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脇侍,常住西方极乐世界,辅施教化,亦即西方淨土为此菩萨之本住处。梁代时,日僧慧锷于中国请一尊观音像,欲带回日本供养,路遇狂风恶浪而被迫停驻于舟山群岛,无法返日,只得就地建寺供养,后因敬仰之人愈众,因而更名为普陀山,此岛遂成观音菩萨之道场。
《悲华经》中说,此菩萨为一生补处之法身大士,为继承阿弥陀佛佛位之菩萨,功行几乎圆满。又说观世音菩萨为过去正法明如来,是以佛而现菩萨身,在无量国土中拯救苦难之众生。唐代以前的观音像总是大丈夫相,《华严经》亦说“勇猛丈夫观自在”;唐宋以来则多为女相。不过既然观音随类现身,当然可以有男相、有女相。然而观音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,母亲的特性是慈忍柔和,故菩萨多应现女身,如慈母爱儿女般无限慈悲地救护众生。
我们若以功利交易、贿赂祈求之心态来崇敬观音,则失去佛法本意。真实依照佛菩萨之教导修行,离恶趋善,才能解脱现生之烦恼,学习观音大悲利他之精神,救护众生,与菩萨之心行相应,才能与菩萨同得清淨解脱自在。
本殿附设一阅览室,内有佛学书籍、法师讲经影音光碟供信众借阅及流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