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雄宝殿

白牆绿瓦、纯白廊柱,质朴无华,无过多藻饰,远与青山合为一气,为课诵、法会之主要场所,建于民国七十二年。殿中三尊佛像,中间为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、右边为东方淨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、左边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。供桌右面的圣像是韦陀菩萨,左面的圣像是伽蓝菩萨。都是佛教裡的护法。

释迦牟尼佛,约西元前五百馀年,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城(在今之尼泊尔南境),为城主淨饭王之太子,姓乔达摩,名悉达多,成道后被尊称为“释迦牟尼”。释迦,能仁之意;牟尼,寂灭之意;意即释迦族的圣人。

昔时,悉达多太子由城之四门出游,见“老”、“病”、“死”、“沙门”等四种现象,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,即萌出家寻求解脱之意。其后,夜出王宫,自脱衣冠为沙门,屡参各教圣贤,却难臻解脱之境,后于苦行林苦修六年,日食一麻一麦,虽至形体枯瘦,心身衰竭,始终未能成道,乃悟苦行非得道之因,遂出苦行林至尼连禅河沐浴,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。体力恢复后至菩提树下跏趺而坐,端身正念,静心默照,思惟解脱之道,至三十五岁时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

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弘法四十馀年,以无比的悲智行愿,为众生提出中正、和平的解脱途径,导之以法,齐之以律,为众生树立起自觉觉他之最佳典范。佛入灭后,大迦叶等尊者于七叶窟集结佛所说法而为经律,成后世佛弟子遵循的准则。

药师琉璃光如来,略称为药师佛,彼佛之淨土在东方十恆沙等佛土之外,名淨琉璃世界。药师佛于过去行菩萨道时,曾发十二大愿,愿为众生解除疾苦,求得现世安乐,并使诸根具足,导入解脱,故依此愿而成佛,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,有日光菩萨、月光菩萨为其左右手,助佛化导众生。

阿弥陀有无量光、无量寿等的意思,因含多意而保留梵文原音不翻。

依据《无量寿经》记载,阿弥陀佛于久远劫前为一国王,时当世自在王佛住世,于彼佛前发起无上道心,捨王位而出家,名为法藏比丘。法藏比丘誓愿建立一清淨国土,于世自在王佛前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之清淨行,经五劫思惟,发了殊胜之四十八大愿,此后经兆载永劫不断地积功累德,终于十劫前愿行圆满,成佛名为阿弥陀佛,在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之处,报得极乐清淨国土,迄今仍在彼土说法,接引念佛人往生极乐淨土,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助手,并称为西方三圣。

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中心为第十八愿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,毁谤正法。”第十九愿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至心发愿欲生我国,临寿终时,假令不与大众围遶现其人前者,不取正觉。”第二十愿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闻我名号,繫念我国,植众德本,至心迴向,欲生我国,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。”基于这些誓愿,只要念佛人具足信愿行,如法念佛,临寿终时,阿弥陀佛一定会现前接引往生极乐世界。